“往日只在竹素上看到过尉迟恭,不雅看景区后有了更长远更具体的了解。”8月23日,在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上木角村门神文化景区,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自驾游旅客侯春奇欣忭肠告诉记者。
开心影视初秋时节,记者来到上木角村门神文化景区,微风习习,令东说念主沁人肺腑。迈进景区的石雕山门,两侧兀立着尉迟恭与秦琼的雕像,十里长沟栽植着松柏、金叶榆等树木,绿树成荫,说念路旁的灯柱上吊挂着尉迟恭出身、三岁习武、五岁习文、偶得钢鞭、马邑打铁、龙池擒马、择主归唐、玄武之变、将星坠落、中华门神等故事,浓郁的历史文化气味扑面而来。
过年贴门神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风习惯,在唐代以后,东说念主们将尉迟恭与秦琼二东说念主尊为门神。尉迟恭(585年—658年),字敬德,朔州平鲁区上木角村东说念主,唐朝名将,官至右武侯大将军,封鄂国公。他纯朴忠厚,勇武善战,一世转斗千里,开垦南北,军功廓清,后被众东说念主尊为民间辟邪祝颂的门神。
景区景点古色古香,遗迹遗存遍地可见,历史别传妇孺齐知。如今,现有历史遗存和已诞生的景不雅有尉迟恭顾虑馆、敬德广场、九十九眼井、通河汉、尉迟大营、新月湖、吊桥、尉迟恭故园、敬德门楼、敬德山庄等,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质。在景区门神驿站护栏墙上,30余幅版绘画文并茂,制作雅致、成列有序,先容着尉迟恭的故事别传。
“据史料记录和九十九眼井的历史别传,尉迟恭在上木角村出身,他忠勇爱国的精神激发着后东说念主。”村里的老党员冯有才告诉记者。72岁的王森曾任上木角村党支部文书,假寓大同照旧40多年,闾里重游,他感叹良多,“当前村里发生了移山倒海的变化,将历史故事打酿成旅游景区,既发扬了历史文化,又鼓动了乡村振兴,穷村变富村,村民幸福指数束缚培植。”
在尉迟大营,旅客们试吃着炒家鸡蛋、炖家鸡、清炖羊肉等好意思食,享受着原生态农家饭。“咱们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尉迟大营,几年来,迎接旅客10万余东说念主次,为旅客提供厚味可口的农家饭。当地村民的牛羊肉、家鸡、鸡蛋、小杂粮等土特居品通过这里绽放了新销路。”41岁返乡创业的吴鹏告诉记者。
沿着景区,沿路向西,空气中充足着草木幽香,九十九眼井散布在山沟两侧。“九十九眼井有74眼井里有水,其余25眼井因年代久远,照旧塌陷和被埋,有一些水井于今仍在使用。”正在汲水的村民吴福厚告诉记者。朔城区旅客王艳华正往自带的水桶装水,“这是纯自然的矿泉水,含有多种矿物资,我准备带且归一些熬稀饭、炖骨头,尝尝鲜”。记者也试吃了一口古井水,井水清冽甘甜、沁东说念主心脾。
“比年来,平鲁区照旧举办了多届门神文化节,门神文化节照旧成为平鲁区一张文化柬帖,放手当前,景区照旧迎接旅客30余万东说念主次。”平鲁区下水头乡党委文书苏鹏飞告诉记者,“下一步,咱们准备新建展馆、不雅景台、门神文化长廊等,开发‘九十九眼井’牌红山荞麦皮、老陈醋、黄芩茶、谷类成品等文旅居品,让当地优质居品搭上文旅快车,销售到寰球各地,鼓动乡村振兴。”
马占富 薛礼伟
(责编:马云梅、柔顺)母狗 拳交